8月,证监会宣布,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同时,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
在上述一系列举措的作用下,今年9月份以来,A股市场投融资动态平衡得到显著优化,产业资本纷纷用真金白银传递积极的市场信号。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第四季度首发家数为46家,首发募集资金为298.80亿元,IPO家数和募资规模均得到显著优化。从股份回购规模来看,12月份以来上市公司回购达124.11亿元,创出最近4年12月份回购金额新高。今年9月份以来则累计有817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股份回购,期间回购总金额达到了426.59亿元。同时,上市公司股东的增持也马不停蹄,今年9月份以来,共计有341家上市公司的关键股东(董监高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实现了净增持,净增持总规模达到了332.73亿元。
全面实施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落地后,资本市场融资端改革成效持续显现。2023年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证监会联合有关部门大力破除长期资金入市的障碍,同时推进公募基金费率改革。
今年10月30日,财政部发布通知,进一步加强国有商业保险公司长周期考核,将《商业保险公司绩效评价办法》中经营效益指标的“净资产收益率”由“当年度指标”调整为“3年周期指标+当年度指标”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近日财政部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起草的《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增加和调整全国社保基金投资范围,适度下调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上限,进一步提高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
投资端改革或成重要议题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投资端改革为我国资本市场引入更多长线资金,由此一来,我国市场将更偏向于长期价值投资,整体市场风格更加成熟,同时也利于增强市场流动性与稳定性。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方式也得到了优化与创新,不同投资者可以选择符合自身投资要求的产品进行投资,市场多样化进一步增强。
“投资端改革是资本市场长足健康发展的基石之一。投资端改革可以促进市场更加规范、透明、稳定,提高市场效率和公平性,减少市场波动和风险。而且,投资端改革可以引导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入市,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深度,为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广西大学副校长、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告诉《经济参考报》记者。
<span id="detailContent" style="color: rgb(0, 0, 0); font-family: " pingfang="" sc",="" xhw-pzh,="" "lantinghei="" "helvetica="" neue",="" helvetica,="" arial,="" "microsoft="" yahei",="" 微软雅黑,="" stheitisc-light,="" simsun,="" 宋体,="" "wenquanyi="" zen="" hei",="" micro="" sans-serif;="" font-size:="" 18px;"=""> 在田利辉看来,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关键在于专业化,同时要在机构、创新、合作和监管等环节实现不断优化和发展,推动投资者的机构化发展,提升专业化,提高机构投资者的投资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推动价值投资,提高市场的稳定性。资本市场需要通过创新提升多样性和灵活性,推出更多的投资产品和交易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