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政策性金融粮食收购资金供应主渠道作用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高度重视金融对粮食市场稳定的支持作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政策性银行监管工作相关负责人韩冰表示,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粮食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特别是指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政策性资金,充分发挥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支持粮食收购资金份额始终保持在银行业的50%以上。
韩冰介绍,今年夏粮收购期间,农业发展银行累计投放粮油收购贷款1301亿元。尤其是今年5月,河南省出现较为严重的“烂场雨”现象,部分地区的小麦受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督导农业发展银行及时响应、迅速行动,把支持粮食收购作为保护农民切身利益的头等大事,出台兜底收购政策,支持河南收储企业敞开收购受损芽麦,守住了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有效发挥了托底作用。
韩冰表示,当前全国秋粮收获已过半。为更好地稳定社会预期,保护农民利益,保障秋粮收购工作顺利开展,9月份,已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有关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切实做好2023年秋粮收购工作的通知》。农业发展银行已安排1800亿元信贷资金专项用于支持秋粮收购,比2022年同期增加100亿元,后续还将根据收购情况随时增加。
“下一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继续关注金融机构对粮食领域的信贷投放情况,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金融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韩冰表示。
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
“今年以来,小微企业贷款继续保持增量扩面态势,贷款结构不断优化,在支持小微企业恢复发展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普惠金融工作相关负责人冯燕介绍,截至2023年9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9.2万亿元,其中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较年初增加4.8万亿元,前三季度,贷款增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增量;有贷款余额客户数4260.5万户,较年初增加372.8万户。
冯燕介绍,自今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启动“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以来,各地已将289.1万户中小微企业纳入对接范围,金融机构合计对接170.7万户次。期间,银行机构向43.1万户中小微企业新发放3.9万亿元贷款。
“下一阶段,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将细化政策举措,着力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效。”冯燕说,一是扎实开展好“走万企 提信心 优服务”活动。指导金融机构按照计划完成走访对接,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尽力满足企业合理需求。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务求实效。特别是对科技创新、专精特新等企业,加大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支持力度。同时,鼓励各监管局积极联动当地政府部门,适当扩大活动对接范围,使得金融服务和政策惠及更多中小微企业。
二是开展小微企业信贷质效提升系列行动。包括首贷拓展、信用贷提升和“伙伴银行”三项行动。首贷拓展,就是要引导银行机构拓展生产经营正常、没有贷款记录的无贷企业,加强首贷支持,扩大贷款覆盖面;信用贷提升,就是要引导银行研发小额信用贷款产品,降低对抵质押担保的过度依赖,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伙伴银行”,是鼓励有能力的银行逐步建立“信贷+”的综合金融服务模式,更好满足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多样化需求,成为企业成长的伙伴。
三是联动相关部门完善外部环境。联合国家发改革委推进信用信息共享,联合工信部加强专精特新、重点产业链等企业信息共享,联合税务总局深化“银税互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与金融机构共享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信用信息,更好破解信息不对称难题,为小微金融服务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
在持续加强改善民生和社会保障领域金融支持力度方面,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统计信息与风险监测工作相关负责人刘志清介绍,合理满足刚性群体信贷需求,个人住房贷款中92.5%用于支持购买首套房。住房租赁贷款同比增长77.7%。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持续增长。
“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会同相关部门优化房地产政策,合理优化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要求,明确将‘认房不认贷’纳入‘一城一策’工具箱,更好地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刘志清表示,稳妥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目前绝大部分贷款已调整到位,有效缓解居民房贷支出压力。指导银行保险机构落实“金融十六条”,满足房企合理融资需求。
数据显示,前三季度,银行累计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4万亿元。截至三季度末,房地产开发贷款展期余额同比增长183%,商业银行开立保函置换预售监管资金余额同比增长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