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06日 02:09:21
您的位置:首页 > 亲子 >

传闻“发烧不能吃鸡蛋”真VS假?

2016-01-31 11:24:21   来源:   点击:
\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

“发烧不能吃鸡蛋”从何而来?

  无论从科普书籍上,报刊杂志上,还有一些网站上都流行一种说法,即“发烧不能吃鸡蛋”。给出的理由往往是“鸡蛋中蛋白质含量较高,发烧时食用,易增加身体的基础代谢率,不但不能使体温降低,反而会增加身体热量,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带着疑问进行文献检索,结果并没有任何相关的中文医学文献。但令人欣慰的是一篇在2009年刊登在《健康时报》上,题目为“发烧时能吃鸡蛋吗?”分析了发烧病人适当吃鸡蛋的好处,批驳了“发烧不能吃鸡蛋”一概而论的理论。那么发烧对我们的饮食有多大影响呢?

发烧对我们进食胃口的影响:

  所谓发烧,医学术语为“发热”,是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的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0.5℃)。常见的发热激活物有来自体外的外致热原如细菌、病毒、真菌、螺旋体、疟原虫等;还有来自体内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类固醇等。

  一般情况我们所说的发烧绝大多数是细菌或病毒感染所致。发烧时,由于体温升高,导致体内的消化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导致消化功能下降,特别是高烧的情况下。而一些消化道感染如轮状病毒、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感染伴发热者的消化道功能下降得可能更明显。

鸡蛋会加重发热吗?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食物热效应,过去曾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由于进食食物而引起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进食碳水化合物(糖类)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进食脂肪增加4~5%,而进食蛋白质会增加30~40%。

鸡蛋中蛋白质能产多少额外热量?

  让我们了解一下:如果我们吃一个水煮的洋鸡蛋,重量大约65克,蛋白质含量为12.8%,可食部分88%,一个鸡蛋含蛋白质约为65×88%×12.8%克=7.3克,在体内转化为7.3×4千卡=29.2千卡的热量,消化吸收时需要额外增加热量29.2×40%千卡=12千卡。而且这种额外增加的热量对我们成年人的体温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对幼儿影响也不大。

正确认识鸡蛋的营养价值:

  事实上,鸡蛋中蛋白质在人体利用率很高,可用生物价来衡量(生物价反应食物蛋白质消化吸收后,被机体利用程度的一项指标,蛋白质被机体利用率越高,即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越高,最高值为100),鸡蛋的生物价达到94,而猪肉为74。 也就是说相对于其他禽畜肉,鸡蛋更容易被人体利用。

  如果不用油炒、油炸方法烹调鸡蛋,每天1~2鸡蛋并不会给发烧感冒病人的消化系统带来多大负担。此外,鸡蛋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富含各种B族维生素,及维生素A、维生素 D、维生素 E维生素A。

  发烧时,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身体中蛋白质分解加速,多喝水、多排尿、多排汗等帮助康复的措施,同时也使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的排出量大大增加。服用各种药品之后的药物代谢也需要消耗B族维生素。可见,发烧时补充鸡蛋中所含的各种营养成分对病人是有帮助的。

  发热减弱消化酶的活力,导致消化食物的功能下降,进而可能引起食欲不振,胃口不佳。此时的饮食应清淡易消化,适量且营养丰富,可进食含碳水化合物丰富的谷类食物,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维持或提高机体免疫力,恢复健康。

  因此,除特殊有禁忌确实不能吃鸡蛋的病人,每天可以正常吃1~2鸡蛋,以及适量摄入牛奶、禽畜肉及鱼虾等,而不是将所有发热者一概列入“发烧不能吃鸡蛋”的行列。

究竟哪些病人禁忌鸡蛋呢?

  在临床上,患有手足口病患儿,消化道感染伴发热者,一般不给鸡蛋等高蛋白食物,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可能是基于减轻消化道负担,以利于维持消化功能。过敏性疾病如紫癜性肾炎等在发病期也禁用蛋类,以避免过敏或加重过敏症状。而对鸡蛋过敏者不管是否发热都要和鸡蛋等蛋类说拜拜了。

【欢迎关注:么么亲子网育儿指导和亲子活动公众号(打开微信搜公众号ienmuo和enmuopt)】

小么延伸阅读:看医生的孩子感冒发烧后是怎么处理

  孩子一发烧,家长就心急火燎的赶紧送往医院,吃药打针退烧,还不停问医生“怎么还不退烧呢?”作为家长该如何正确应对孩子感冒发烧的情况呢?让我们看看医生是怎么处理自己孩子感冒发烧的吧。

每天给孩子看病的医生,是怎样给自家孩子防感冒发烧的?

1. 孩子感冒发烧基本靠“熬”

  碰上女儿感冒发烧,省立同德医院儿科主任陈明明的做法是:一般体温在40℃以下,都不给用退烧药,只是给予物理降温。陈医生说,发烧是一种自身保护性的症状,当体温达到39℃时,很多病毒细菌,都不能存活了。

  平时坐诊时,陈医生经常碰到一些家长,一天上医院3-4次,问医生为什么不退烧,是不是用药问题,要不要加药什么的。看得出宝贝生病了,家长有多急,可这样的急,陈医生觉得没必要。“小孩子发烧有个周期,一般是3-5天。如果孩子精神还好,胃口还行,就不用着急。”

  当然也不是所有发烧都可以硬扛,到底要不要去医院,陈医生给爸妈一个“参照标准”:3天烧不退,或者体温在38℃左右精神很差,就需要上医院。因为家长不是专业的医生,无法区别孩子是否有其他疾病。

  此外,对于有热性惊厥史、急性传染病接触史、3个月以下的婴儿、先天性免疫功能异常的孩子,也建议早点去医院。

2. 39℃以上再吃退烧药

  浙医儿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卢美萍的儿子,除了上幼儿园时,得了肺炎挂过盐水外,基本都没碰过盐水。曾经有一次,儿子感冒发烧持续了5天,卢医生也只是给他吃退烧药。

  作为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感冒发烧的情况?卢医生以自己儿子为例,感冒发烧时,一般会给儿子吃点感冒冲剂,因为冲剂有降温的作用。如果高烧4天后,还没有改善,她才会考虑给孩子吃点抗生素。

  卢医生说,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基础性疾病或在发烧时出现抽搐等情况,发烧了最好是到39℃以上再吃退烧药。如果一直无法退烧,而且精神状况也比较差,就要送来医院就诊了。

3. 少去公共场所减少感染几率

  浙医儿院呼吸科医生蓝引乐的儿子从小到大,很少感冒,因为她对预防孩子感冒很有经验。

  “冬天肯定是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期,因为鼻子、口腔、咽喉直接接触较冷的空气,温度低了,这些器官的抵抗力下降,如果有致病细菌、病毒,这些地方最容易受感染,导致感冒。”

  蓝医生说,临近年关,不少孩子会跟着爸妈参加年会,看电影,每年这个时候的门诊中,去了公共场所回来生病的孩子特别多。

  蓝医生说:“我也是妈妈,我知道寒假到了,会有小朋友爱看的电影上映,一些爸妈会带孩子去电影院。我也这样带孩子去过,但怕儿子生病,我会挑人少的场次去,减少感染的机会。至于一些没必要带孩子去的场合,我就不会带他去了。”

  对于预防感冒,蓝医生的建议是,多喝水,保持室内通风、空气湿润。空调最好定时关闭,不要开过夜。根据您孩子的本身情况,在天气变化时及时增减衣务。天气好的时候,多增加户外活动及多晒太阳。

  另外,孩子爱动,容易出汗,可自备汗巾,汗巾湿了要记得及时更换。

防治孩子感冒发烧:物理降温为主 预防是关键

  冬天天冷,许多宝宝抵抗力低下,很容易就生病了,常见的就是发烧。“烧在宝贝身,急在爸妈心”,这时做父母的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让孩子发烫的小额头凉下来,很多家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孩子吃退烧药或者抱着孩子看医生。

  其实并不是每次发烧都要吃药的。对于发烧,家长应该有这样一个认识:发烧是因各种疾病引起的身体防卫性反应。在身体遭到病菌感染时,机体抗感染过程中,炎性细胞刺激人体产热,导致体温升高,这是个正常的过程。研究显示,身体负责吞食细菌的白血球,在体温升高时(38℃-39℃)其吞食能力加强。

  因此当孩子因感冒或其他感染疾患引起体温升高时,运用各种可能的方法,要把体温立即降到正常范围,并非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可能降低病童本身的抵抗能力。

  一般来说,体温在38.5℃以下的低烧,除非孩子表现很虚弱,或者曾有过高热惊厥,一般就不用管它。这个温度通常孩子不会觉得不舒服,发热对机体提高免疫力有好处,是件好事。只要强调休息,多饮水就可以了。

宝宝发烧不用吃药的治疗方法

  如果体温升高到38.5℃以上,但孩子精神仍然很好,没有特别的痛苦表现,也不要急于用药,可以先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物理降温方法有几种,给孩子做温水擦浴效果最好。

具体操作方法是:

  准备一盆与体温接近的温水,把毛巾浸湿在孩子的前胸后背反复擦,擦的时候要稍用力,使皮肤微微泛红,这样就可以使大面积毛细血管扩张,体内热量随血液循环加快被带到体表,增加散热。这种方法利用了辐射、发散、传导等几种散热原理,对孩子更为稳妥。

  以往常用的酒精擦拭,现在不主张采用。这是因为,用酒精擦拭有一定比例的酒精被皮肤吸收,对孩子的脑、肝、肾都会有些影响,并且酒精挥发太快,散掉的热量有限。

  冰块或冰毛巾敷也是一种快速降温的方法,但只在体温很高并持续高热时采用,如持续一两个小时、两三个小时39℃、40℃以上高热,可能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可采用这种方式迅速为颅脑、中枢神经系统降温。通常是将冰块或冰毛巾放在孩子额头或脖子两侧大血管的地方冰敷。

  此外在持续高热时还有全身用冰块降温的,但这种方法一般不用特别是不宜用于幼童。全身冰块敷容易引起皮肤表面血管收缩,表面温度低了,大量的体内热量其实不容易散出,而且冰敷是物理传导降温,比较慢,不如温水擦来得有效而稳妥。

  如果物理降温降不下来,再考虑吃点口服药,如果孩子吃不成,吃了就吐,可用肛门给药退热栓。常用的退热贴对于中低度烧有效,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么么温馨小贴士:孩子发烧是身体的一种抵抗病毒的机制,千万不要马上用药,药用多了往往也把人体的免疫系统破坏了。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发烧的原因,再做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养成勤洗手、多锻炼等良好习惯,用强大的免疫系统与病菌作战。

 

责任编辑:admin
  • 1
  • 2
  • 1
  • 2